喷气推进实验室(英文名称: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是美国一个以无人飞行探测器探索太阳系的研究机构,其飞船已经到过全部已知的大行星,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和管理无人空间探测任务,行政上属于加州理工学院管理,始建于1936年。
中文名称 | 喷气推进实验室 | 总部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 |
英文名称 |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 所属国家 | 美国 |
成立时间 | 1936年 | 机构网站 | www.jpl.nasa.gov |
喷气推进实验室虽然名称为“实验室”,但实际上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研究基地,依山而建,总占地面积达177英亩(约合1958公顷)。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员工总数却超过5000人,仅华裔科学家就有300多人。美国所有的太空无人探测研究都在这里完成,火星探测只是这个实验室工作的一部分。火星车等无人探测器从设计到生产都在这里进行,此后再被运到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而升空后的控制工作仍由喷气推进实验室完成。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资源十分开放,火星车从火星表面发回照片一个小时后,全世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这些图片。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建立应当归功于该院古根汉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几位富于创新精神的青年人。从1934年开始,该实验室就开始研究高速飞行问题,从而逐渐认识到螺旋桨飞机的先天性缺陷。航空大师冯·卡门的研究生、波兰籍留学生马林纳于是开始研究喷气推进问题。
1936年初,在实验室例行的周末学术讨论会上,冯·卡门的助手玻雷作了一场关于火箭推进飞机可能性的报告,报告主要引用奥地利工程师的欧根·桑格尔所做的研究。当地帕萨迪纳的报纸发表了玻雷的文章,很快吸引了两位火箭爱好者帕森斯和福尔曼。这两个人都是自学成才,曾制造过火药火箭。他们一心想试验液体火箭,但觉得力不从心,于是决定找加州理工学院帮忙。1936年2月,马林纳、帕森斯和福尔曼经过讨论后,决定成立火箭研究小组,设计高空探测火箭。不久史密斯和中国留学生钱学森也加入到火箭小组中来。天体物理实验室的阿诺德在加入小组的时候,还捐助了1000美元资金。这样,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基本上初具规模。在进行火箭飞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他们因陋就简,制造了一个不带冷却的发动机开展试验,推进剂选择了氧气和甲醇。由于冯·卡门的支持,他们获准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小型发动机试验。
从1936年10月29日到1937年1月,共进行了多次试验。1938年5月,冯·卡门收到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信函,表示对火箭推进感兴趣,他们又向美国科学院建议用火箭进行飞机助推的研究。1939年1月,美国科学院批准了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关于飞机助推的研究计划。冯·卡门觉得火箭一词在公众心里已名声不好,这样,火箭研究小组被改名为“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火箭理论研究、试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研制出美国第一种探空火箭,开展了火箭助推飞机试验,研制出固体推进剂、近程导弹等。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宇航局成立后,“喷气推进实验室”并入宇航局,专门负责深空探测器的研制与运行,成为这个领域顶尖的研究机构。
以下是按时间顺序列出的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它们全部由喷气与推进实验室资助。
1、探索者计划(ExplorerProgram)
2、水手计划(MarinerProgram)
3、先驱者计划3和4(Pioneer3and4)
4、海盗者计划(VikingProgram)
5、旅行者计划(VoyagerProgram)
6、麦哲伦计划(MagellanProgram)
7、伽利略计划(GalileoProbe)
8、深空1和2(DeepSpace1and2)
9、火星全球探测者(MarsGlobalSurveyor)
10、探测火星大气的轨道卫星(MarsClimateOrbiter)
11、卡西尼惠更斯卫星(CassiniHuygens)
12、星尘计划(Stardust)
13、火星奥德赛计划(MarsOdyssey)
14、火星探路者计划(MarsPathfinder)
15、火星漫步者计划(MarsExplorationRoverMission)
16、斯皮策深空望远镜(SpitzerSpaceTelescope)
17、火星探测轨道卫星(MarsReconnaissanceOrbiter)
18、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ScienceLaboratory)